由东莞市摄影家协会、长安镇文联主办,长安图书馆、东莞市长安摄影协会承办的“身边的记忆——田彦文纪实摄影展”8月15日在长安图书馆一楼①展厅开展。展期为:2017年8月15日—2017年9月20日。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著名摄影家,理论家蔡焕松为田彦文点赞:
田彦文的《身边的记忆》就要开展了,作为一个比较熟悉的影友要我为展览写点文字,我是责无旁贷。 纵观它此次展览展出的两个专题,,一百多幅作品,我觉得有几点改变和进步是值得点赞和欣慰的。
一是,长安摄影协会近年来一直倡导的“让世界了解长安,让长安了解世界”的摄影理念日渐深入影友们的摄影行动,对内深入生活拍摄身边的故事,对外拓展影像的观看视觉,为影像为长安百姓讲述外面的精彩故事。田彦文这两个专题的不同影像为受众提供两个长安以外的影像文本。让百姓了解清远阳山山区的农民怎么运用自己的智慧,让习以为常的红薯变成受人欢迎的商品,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也让人民了解这在千里之外的侗寨兄弟们,如何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田彦文的影像理念变化。熟悉田彦文的朋友都知道,他原一个陷入以奖牌论英雄理念较深的影友,也为此拿了不少奖牌。其摄影的动机一直还是为别人而拍。而今转到关注百姓社会生活,用影像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着二个群体的一种人文关怀。换句话来说是他的摄影动机已经从为别人而拍转到为自己而拍的视觉观看上了。这对一个普通摄影人迈向有独立影像话语的摄影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
三是,拍影像专题是对每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一种考验,我在全国各地讲课时常引用文学的例子来说明摄影的三种表现形式。单张作品犹如单词,组照是造句,那专题则是写文章。专题摄影是让摄影人没了撞大运的晓幸心里。专题摄影作品必须摄影家深入研究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去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要讲好故事并不是你能一拍即成,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时空积淀和跨越一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完成一个专题的拍摄工作,而且要配合文字和认真的编辑才能完成。田彦文的侗寨这一专题就是他三年多次往返才完成的。可见他的这一转变是很难得。
六十年一甲子,一甲子一轮回。从生理上讲田彦文是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我期望他的摄影道路通过这次展览也能作为一个新的轮回起点继续向前。拍摄专题这对田彦文的来说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他摄影路上的一次新的转型,国内外众多摄影人的拍摄实践证明,摄影路上这一转型很难,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很难完成一个很有力度的摄影专题。严格来讲田彦文这次展览的转型作品自然还有许多不完善和成熟之处,我们不能苟求一个摄影家在转型中一步到位。这一严格要求的不成熟、不完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他一个努力和提升的空间,我衷心祝愿彦文从这个点上出发,趁退休更有时间和空间的有力条件,集中精力再加把劲,努力让自己的摄影之路越走越宽广,用影像讲故事的逻辑更严密,影像语言更加精彩。
加油!!田彦文


























